close
造影,泌尿系,病因,尿管,功能

提問: 腎積水問題 問題補充: 小兒1歲半,昨天檢查是雙腎集合系統分離1.3cm,其他均正常,請教各位高手嚴重嗎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一)慨述 尿液從腎盂排出受阻,造成腎內壓力升高,腎盂腎盞擴張,腎實質萎縮,稱為腎積水。 (二)臨床表現 泌尿系統及其各鄰近各種病變引起尿流梗阻,最終都可能造成腎積水。由于梗阻原發病因、部位和程度的差異,在不同病人腎積水的臨床表現和過程并不一致。先天性病變,如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的狹窄,腎下極異位血管或纖維束壓迫輸尿管等引起的腎積水,發展比較緩慢,可長期無明顯癥狀,達到一定體積時才出現腹部腫塊。泌尿系各部的結石、腫瘤、炎癥和結核所引起的繼發性腎積水、臨床表現主要為原發性的癥狀和體征,很少顯出腎積水的病象,往往在完全梗阻而發并急驟時,例如腎和輸尿管結石嵌頓時出現腎絞痛而始被發現。繼發性腎積水合并感染時,常表現為原發病癥狀的加重。 腎積水有時呈間歇性的發作,稱為間歇性腎積水。發作時患側腹部有劇烈絞痛,惡心嘔吐、尿量減少;經數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后,疼痛消失,隨后排出大量尿液。這種情況多見于輸尿管梗阻。 長時間梗阻所引起的腎積水,終將導致腎功能逐漸減退。雙側腎或孤立腎完全梗阻時可發生無尿,以致腎功能衰竭。 需要提及的是,正常妊娠期間常有輕度腎、輸尿管積水。除了妊娠子宮壓迫輸尿管外,是由于妊娠期黃體酮的分泌引起腎盂輸尿管肌松弛所致。這種腎積水是一種生理狀態,由于解剖關系幾乎都發生在右側。 (二)診斷 首先應確定存在腎積水、而后查明腎積水的病因、病變部位、程度、有無感染以及腎功能損害的情況。腹部腫塊的鑒別診斷中應注意有腎積水的可能。腎積水腫塊的緊張度可不一致,如腫塊的緊張度較低或時硬時軟,有波動感者,則腎積水的可能性很大。有些繼發性腎積水,其原發病的癥狀較顯著,如結核、腫瘤等容易忽略腎積水的存在。泌尿系統鄰近病變造成的泌尿系梗阻及腎積水,亦經常不能及時診斷,甚至到腎功能衰竭或無尿時始被發現。實驗室檢查應包括血液檢查,了解有無氮質血癥、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尿液方面,除作常規檢查和培養外,必要時需行結核桿菌和脫落細胞的檢查。 尿路造影在診斷中有重要價值。排泄性尿路造影的典型表現之一時腎實質顯影時間延長。由于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管內尿液流出緩慢和水的重吸收增加,以致造影劑聚集在腎皮質,主要在近曲小管內,而使腎的造影較清晰。因此,出現濃的腎影使急性梗阻的特點。大劑量延緩的排泄性尿路造影,對診斷腎積水更有幫助;造影劑量可增加2~3倍,延緩時間可長達24~36小時。排泄性尿路造影不夠清晰時,可經膀胱鏡作輸尿管插管,行逆行性腎盂造影;導管插入腎盂后,如有腎積水可抽出大量尿液,同時可測定分側腎功能情況。如行逆行插管有困難,可改行腎穿刺造影術。在逆行造影和穿刺造影時,都應防止細菌帶入積水的腎內。 超聲波、CT、MRI檢查可明確區分增大的腎是積水還是實性腫塊亦可發現壓迫泌尿系統的病變,由于超聲檢查已經普及且為無創傷性,可以在尿路造影以前進行。放射性核素掃描和腎圖亦可用于腎積水的診斷。對動力性梗阻病例,可在尿路造影是觀察腎盂、輸尿管蠕動及排空情況。神經原性膀胱可見膀胱造影形似"寶塔",有成小梁和假性憩室。 (三)治療 要根據其病因、發病急緩、有無感染以及腎功能損害程度,結合病人年齡和心肺功能等綜合考慮。 1.病因治療最理想的治療是去除腎積水病因,保留患腎。如梗阻尚未引起嚴重的不可恢復的病變,在去除病因后,可獲得良好的效果。手術方法取決于病因的性質,例如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可作腎盂成型術,腎、輸尿管結石可行碎石或取石術,這些手術近年可用內腔鏡進行。術后腎積水及腎功能會有所改善。 2.腎造瘺術若情況危急或腎積水病因不能去除時,應在梗阻以上先行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施行去除病因的手術。梗阻原因不能解除時、腎造瘺則作為永久性的治療措施。 3.腎切除術腎積水嚴重,剩余的腎實質過少,或伴有嚴重感染即腎積膿時,如對側腎功能良好,可切除病腎。 (四)護理腎積水病人術后護理問題 1Pc尿漏 相關因素:與手術有關 護理措施:(1)用甲硝唑10ml沖洗作腎盂引流管,每日兩次; (2)TDP照射傷口30分鐘,每日一次; (3)記左腎尿量,傷口引流管量; (4)敷料浸濕通知醫生及時更換。 (5)保持引流通暢,將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折疊,扭曲。 2感染 相關因素:與手術創傷合留置尿管有關 護理措施:(1)遵醫囑使用抗生素; (2)每日測體溫4次; (3)每日用0.1%新潔爾滅清洗尿道口兩次,每日更換引流袋; (4)保持引流通暢,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 (5)肛門排氣后,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3000ml以上,并且進食 營養豐富的飲食。 3疼痛 相關因素:與手術創傷有關 護理措施:(1)安慰病人,使其放松緊張情緒; (2)指導病人及家屬正確使用鎮痛泵,保護疼痛部位,掌握減輕 疼痛的方法; (3)遵醫囑予鎮痛藥,觀察并記錄用藥后效果; (4)調整舒適的體位。 4有皮膚受損的危險 相關因素:與術后臥床有關 護理措施:(1)向病人及家屬講解保持皮膚完整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并 向其講解皮膚自護方法及皮膚受損的危險因素; (2)定時按序協助病人變換體位,并按摩各骨突處; (3)衣褲,褥墊保持柔軟,平整,干燥,清潔無渣; (4)指導病人床上活動技巧,制定床上活動計劃。 5便秘 相關因素:與臥床有關 護理措施:(1)鼓勵病人加強床上活動; (2)多進食蔬菜,水果等含纖維較高的食物,多飲水; (3)病人難以排出時可給予物理排便; (4)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ei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